全球市場震蕩加劇的當下,多家知名私募堅定看好中國資產。
4月8日上午,進化論資產CEO、首席投資官王一平在社交平臺發文稱,4月8日加到了滿倉。4月7日A股震蕩調整時,王一平就表示自己分步抄底中國核心資產,足見其對于中國資產的樂觀判斷。除了進化論資產,北京一家百億級私募也透露,在市場調整劇烈時加倉了自家產品,淡水泉投資、星石投資、神農投資等近日則公開表示,地緣政治噪音過后,更應該關注的是企業基本面的確定性。
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全球基本面風險增加,但國內逆周期政策已有儲備,后續投資更重要的邏輯在于 “以內為主”,科技、醫藥、消費等板塊值得重點關注。
王一平喊出“滿倉”
市場短期劇烈調整后,不少頭部私募沒有撤退,反而進一步加碼中國資產。
4月8日上午,王一平在社交平臺發文稱:“20250408這里加到滿倉。”
事實上,4月7日盤中,王一平就在社交平臺上表示,分步抄底中國核心資產,如A股龍頭消費企業、港股科技互聯網標的等,是比較穩妥的選擇,同時規避績差股。
公開資料顯示,進化論資產為行業知名百億級私募。今年以來,王一平多次公開唱多中國資產,4月4日更是發文直言:“想賣中國資產的今晚要不給我吧,我來接。今晚我會抄底5個億以上的中國相關資產,另外美國資產一毛錢都不買。”
除了王一平,北京一家百億級私募也在市場調整中積極加倉。
4月7日,一家北京地區的百億級私募向記者透露:“基金經理在今天加倉了自己操盤的產品。”
該私募的相關人士表示,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引發的資本市場劇烈波動,在預料之中,不過不排除一次性調整到位的可能。
頭部私募“不悲觀”
記者采訪獲悉,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引發的全球市場巨震,頭部私募普遍“不悲觀”。
淡水泉表示,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帶來新的不確定性,使得恐慌情緒進一步升溫,但恐慌情緒本身并不可持續,從常識出發而言,關注不同類型企業未來會受到哪些具體影響更為關鍵。“經過我們調研摸排,一些上市公司對于未來企業經營的預期并沒有因為關稅的影響變得一致性悲觀,有些企業甚至認為即使關稅落地,產品仍然有較強的競爭力和議價能力,并不會對企業經營業績產生明顯影響。所以市場快速下跌過程中,一些被情緒錯殺的企業,反而呈現出更為明顯的投資價值。”
星石投資也認為,目前A股市場對現有關稅政策的反應基本已經到位,后續快速下跌風險有所收斂。與此同時,經歷快速調整,股市估值已經處于合理偏低水平。雖然全球基本面風險增加,但國內逆周期政策已有儲備,國內經濟的內生穩定性已經回升,橫向比較下中國仍有政策優勢,后續對于投資更重要的邏輯在于 “以內為主”,關注超跌帶來的機會。
“市場出現恐慌性賣出,有很多好公司被錯殺,創造了極佳的低吸機會。與此同時,拉長時間來看,智能化浪潮與生物醫藥的爆發,影響比關稅摩擦更為深遠,不應因市場短期的劇烈調整和情緒化反應,忽視中國優質資產的長期成長空間。”神農投資創始人陳宇直言。
低吸瞄準三大板塊
具體到投資機會,私募對于科技、消費和醫藥板塊更為關注。
重陽投資合伙人寇志偉表示,中國科技板塊將是今年行情持續的主線。一方面,我們處于一個多重科技革命互相交匯的時代,中國走在全球前沿,意味著科技領域會涌現非常多的驚喜和機會;另一方面,中國科技公司的估值顯然更具優勢,中國科技資產值得挖掘和布局。
寇志偉還稱,2023年開始中國創新藥的license-out(對外授權許可)開始井噴,去年全球5000萬美元以上的創新藥管線交易中有30%涉及中國資產。在供給端競爭力持續增強的情況下,中國創新藥如果今年在需求側迎來商保支付、集采等方面的積極政策,相關產業將迎來巨大投資機會。
星石投資則對內需板塊更為青睞。該私募分析稱,雖然外需敞口較大的行業可能有階段性壓力,但政策對內需領域的拉動可能會更為確定,預計今年內需將是我國經濟的主要拉動力。與此同時,內需板塊當前估值被壓縮至更低水平,結合政策驅動逐漸增強的預期來看,公司會更加關注內需板塊超跌帶來的機會。
私募排排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共有923家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參與了A股公司調研,覆蓋26個申萬一級行業中的209家A股公司,合計調研次數達3513次,較2月環比增長10.02%。從行業分布來看,機械設備行業共有29家公司被私募合計調研259次,電子行業則有28家公司被私募合計調研258次,醫藥生物行業有29家公司被私募合計調研243次。
稿件來源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MYOWTG4YF2BwjioMUHk9Lw
關鍵詞: 私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