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在2天內完成近10億元回購,“三桶油”股東聯手拋出最高合計126億元的增持計劃,412家上市公司及重要股東獲得近850億元回購增持專項貸款支持……2025年上半年,A股市場回購增持熱度不減。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共有1069家A股公司實施股份回購,回購金額合計達750億元;共有超500家公司首次披露回購預案,擬回購金額上限合計超1400億元,其中已完成回購金額超過300億元,已完成的回購計劃100余單。
回購增持專項貸款工具優化落地,進一步激發上市公司回購增持動力。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上半年,央國企與民企龍頭協同發力,大額回購頻現,回購計劃執行效率較高。此外,注銷式回購數量增多。在增持方面,公司實控人、控股股東積極增持,還有多家公司的董監高加入增持隊伍。部分公司利用“回購+增持”組合拳,雙管齊下提振投資者信心。
產業龍頭領銜
大手筆回購計劃頻現
數據顯示,上半年共有1069家A股公司實施股份回購,回購金額合計達750億元。其中,貴州茅臺今年已累計回購338萬股股份,已實施回購金額為52.02億元,回購金額位居榜首。徐工機械、牧原股份、寧德時代、三安光電等11家公司今年已實施的回購金額均超10億元。
就上市公司推出的回購計劃來看,各行業龍頭公司的“大手筆”回購頻現,且回購計劃實施迅速。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金額大于等于10億元(以上限計)的回購計劃有近30單。
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稱,擬以40億元至80億元回購公司股票,用于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工程機械龍頭徐工機械計劃以18億元至36億元資金用于股份回購;家電行業龍頭美的集團已實施回購多年,今年再推回購方案,擬以50億元至100億元用于股份回購。
此外,上市公司回購計劃執行效率高。數據顯示,上半年共有超500家公司首次披露回購預案,已完成的回購計劃100余單。
以紫金礦業為例,公司于4月8日首次披露回購方案,擬以6億元至10億元回購公司股份,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4月10日,紫金礦業便完成回購,使用資金總額近10億元,實際回購公司股份6431.60萬股,占公司總股份數的0.24%。
除紫金礦業外,國投智能、聞泰科技、星源材質等公司,均在披露回購計劃后的1個月內完成回購。
記者關注到,一些上市公司不僅回購速度快,還在今年多次推出回購計劃。
2月17日,星源材質公告稱,擬以5000萬元至1億元回購公司股份。3月6日,星源材質已回購858.02萬股股份,成交總金額為9999萬元,此次回購計劃實施完畢。1個多月后,公司再次公告,擬以1億元至2億元回購公司股份,增強投資者信心,促進公司股票價格合理回歸內在價值。6月18日,此次回購也已完成。
從回購用途看,除用于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外,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注銷式回購”,如藥明康德、振華重工、中航重機等回購股份用途均為注銷。還有公司將回購用途變更為“用于注銷”。6月30日,聯誠精密召開董事會會議,擬對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中的426.31萬股用途進行變更,將“用于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變更為“用于注銷并減少公司注冊資本”。
大股東及高管聯袂增持
用真金白銀注入信心
上市公司回購熱情高漲的同時,不少公司控股股東、董監高等“關鍵少數”紛紛出手增持,助推公司價值平穩回歸,不斷提振投資者信心。
央國企大股東走在增持隊伍的前列。今年4月,“三桶油”集體宣布控股股東擬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額合計不超過126億元。中國石油稱,控股股東擬以28億元至56億元增持A股及H股股份;中國海油實控人擬以20億元至40億元增持A股及H股股份;中國石化控股股東擬以20億元至30億元增持A股及H股股份。
4月8日,國務院國資委表示,將全力支持推動中央企業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動作為,不斷加大增持回購力度,切實維護全體股東權益,持續鞏固市場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努力提升公司價值,充分彰顯央企責任擔當。
民營企業股東及董監高的增持熱情也很高漲。以東方盛虹為例,6月16日,公司稱,控股股東盛虹科技的一致行動人、持股5%以上的公司股東盛虹蘇州計劃以5億元至10億元增持公司股份。而一個月前的5月14日,東方盛虹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剛完成上一輪增持計劃,合計增持金額為20.20億元。
除了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外,公司董監高也在積極行動,部分公司的董監高集體出手增持。
6月28日,派林生物公告稱,公司部分董監高及核心管理人員增持公司股份計劃期滿,總經理榮先奎、監事會主席郭麾、董事兼副總經理黃曉英等9名人員參與此次增持計劃,合計增持金額為507.96萬元。
提升市場穩定性
回購增持專項貸款漸次落地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回購增持持續火熱,回購增持專項貸款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支持上市公司及股東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推動上市公司積極運用回購、股東增持等工具進行市值管理。2025年,中國人民銀行優化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的政策安排,將申請貸款時的自有資金比例要求從30%降至10%,將貸款最長期限由1年延長至3年。5月,政策再度加碼,央行將5000億元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3000億元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兩個工具額度合并,總額度變為8000億元。
回購增持再貸款政策獲得上市公司的積極響應。2025年上半年,共有412家公司獲回購增持專項貸款支持,貸款額度上限合計849.78億元。
6月28日,貴州輪胎宣布控股股東貴陽工投增持計劃實施完成,此次增持金額為9999.36萬元。本次增持計劃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和自籌資金相結合的方式,其中獲得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貴陽分行的貸款支持,貸款額度不超過9000萬元。
回購增持專項貸款的規模方面,牧原股份以25億元位居榜首。2024年9月,牧原股份推出股份回購方案,擬以30億元至40億元回購公司股份。2024年10月,牧原股份宣布,中信銀行將為公司提供為期1年的回購貸款資金,金額為24億元。公司今年3月4日公告,中信銀行將此次股份回購專項貸款總額調整為25億元,貸款期限調整為3年。
海爾智家獲得的專項貸款金額也頗為可觀,承諾貸款金額為18億元,貸款期限為3年。據統計,京東方A、中國中鐵、廈門象嶼等9家公司今年獲得的專項貸款資金上限均超過10億元。
申萬宏源研報認為,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的政策安排,為A股引入微觀層面的逆周期調節機制,上市公司積極進行回購與增持,規模顯著增加。
稿件來源網址:https://www.cnstock.com/commonDetail/467299
關鍵詞: 專項貸款 A股公司 回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