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市場再次見證歷史性時刻!
今年以來,黃金、A股等各類型資產輪番表現,增量資金持續涌入ETF市場,通過ETF進行大類資產配置,股票、債券、商品等各類型ETF規模不斷增長。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全市場ETF總規模達到5.07萬億元,這也是繼今年4月份突破4萬億元大關之后,時隔4個月時間再次突破萬億級整數關口。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跨過萬億元整數關口,是歷史上用時最短的一次,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被動投資大時代正加速到來。
全市場ETF規模突破5萬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全市場ETF總只數達到1273只,總規模達到5.07萬億元,相比前一交易日增長1006億元,正式突破5萬億元大關。
不僅產品只數、規模不斷增長,伴隨著各類創新產品上市,ETF覆蓋的資產圖譜也越來越完善,包括A股寬基、行業、主題、Smart Beta、跨境、商品、債券、貨幣等各大類資產,基本滿足投資者對各類資產的配置需求。
近年來,國內ETF發展突飛猛進。2020年10月,國內ETF總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大關;2023年8月,國內ETF總規模突破2萬億元;2024年9月,國內ETF總規模突破3萬億元;2025年4月,國內ETF總規模突破4萬億元;2025年8月突破5萬億元。
可以看出,ETF市場規模增長速度不斷加快,今年連續突破兩個萬億級關口。其中,突破4萬億元關口用時6個多月,突破5萬億元關口僅花了4個多月時間。
在年內兩次突破萬億元級整數關過程中,市場“吸金”主力也在發生變化。據Wind數據統計,在突破4萬億元過程中,有26只ETF資金凈流入額超過100億元,其中有16只為寬基ETF,承接4月股市大幅震蕩過程中,“國家隊”出手穩定市場的資金凈流入。
而今年8月突破5萬億元關口,則是債券ETF及港股ETF共同發力。一方面,機構資金持續增持首批科創債ETF等品種;另一方面,港股創新藥等板塊大爆發,各路資金借道港股ETF進行跨境配置。Wind數據顯示,在此輪規模增長中,資金凈流入超過100億元的ETF只數達到19只,其中有15只為債券ETF,另外4只為港股ETF。
與此同時,中國在全球ETF中的座次也進一步提升。據彭博社數據統計,中國今年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亞洲最大ETF市場,在亞洲趕超歐洲的競賽中領跑。
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助力培育壯大耐心資本
ETF市場規模的不斷攀升,意味著被動投資大時代的到來,ETF大發展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ETF規模突破5萬億元背后,是政策支持、市場情緒改善、產品創新發展和投資需求升溫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反映出隨著資本市場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投資者對ETF這一分散化、低成本和高透明度的投資工具的高度認可,也折射出投資理念的轉變。同時,在監管層大力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長線資金通過ETF流向國家戰略領域,有助于穩定資本市場,搭建起“長錢長投”的市場生態。
“未來伴隨政策的進一步推動和市場需求的轉變,疊加個人養老金加配等因素共振,ETF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培育壯大耐心資本。”上述人士表示。
國泰基金表示,近年來,ETF產品的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一方面,隨著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逐步推進,境內ETF市場建設不斷完善,ETF產品線將持續完善,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助力實現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在中國經濟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過程中,ETF產品聚焦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支持國家戰略發展的重點領域,支持國家重點發展領域,讓活水流入實體經濟,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長期驅動,形成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的生態圈。
此外,不少業內機構也強調,ETF發展要以投資者為中心。華夏基金表示,過去這幾年,中國ETF持續在快車道上奔馳。指數化投資作為連接投融資兩端的重要紐帶,已成為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居民財富管理、推動金融強國建設的戰略工具。指數投資堅持以投資者為中心,公募基金公司要從“產品中心”到“場景中心”,重構投資者體驗,通過低成本、透明化、精準服務,將ETF工具屬性與投資者財富目標深度綁定,提升指數投資的獲得感與幸福感,讓ETF成為居民財富增長的基石工具。
稿件來源網址:https://www.chnfund.com/article/AR17381bff-0d22-c8cb-6ddf-3a1bf6c0e338
關鍵詞: ETF